筆耕組 2010.014 - 訊塘埔文化特展及觀月有感 訊塘埔文化特展及觀月有感         蕃子   緣起 為配合十三行博物館「塗紅陶器密碼──訊塘埔文化特展」,使民眾暸解北台灣史前文化新石器時代早、中、晚期之間的文化承續關係,以及八里地區過去環境到現在的變遷,並認識訊塘埔遺址的重要性,館方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,也是訊塘埔遺址挖掘和研究計劃主持人,於9月22日 中秋節當日作現場導覽及演講。 特展「訊塘埔文化特展」的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2月28日 ,到99烤肉年12月31日 免收門票。第一特展室展示遺址挖掘影像記錄及51件出土文物,文物經碳十四測定,為距今4600年至3700年前,是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盛行的「繩紋紅陶」時代。展品包括石斧、石鑿、石網墜、石錘及陶製器具等等,有的陶罐上仍留有烹煮過的煙痕,其中一件「罐形器口緣」更是深深吸引住蕃子及大眾的目光。那樣久遠的年代,在佛陀未出世前,臺灣的先民已有能力造出巨大的儲物陶罐,由其殘存的口緣就可知其大。從考古的出土物可知,居於海口附近的八里,這一群人用石網墜撒網捕魚,用石鑿撬下緊附於礁岩的牡蠣,用石居酒屋斧砍樹、對抗野獸,用陶器裝水、煮飯、儲物,甚至有來自中央山脈的玉石做裝飾。採集土壤裡的花粉作測試,有禾本科的反應,可能糧作物有二:一為稻米二為小米,此處稻米是主食,因出土的某些陶片上摻雜有粒粒的稻殼。  江畔何人初見月蕃子恭逢其盛得以聆聽精彩的導覽,忘了自己才疏學淺,仍試著將此獲得的新知歡喜與諸位同學分享,望不嫌我粗陋。於中秋月夜穿過時光隧道,也不禁遙想,在三、四千年前,在無限流轉的生命長河裡,您與我是否曾經白日在河海之間搖漿、撒網?於蒼翠山野間種稻、燒陶?夜晚來臨是否也同我酒肉朋友現在一般,看著一輪明月昇上天際?想起唐人張若虛的<春江花月夜>──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灩灩隨波千里裡,何處春江無月明!……江畔何人初見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……好詩情畫意的大哉問!兩千多年前的佛陀與其弟子,應也是如此同看月亮,以手指月,教化眾生。 月從於星道《法句經》—— 「 是故真實: 賢者智者多聞者,持戒虔誠與聖者, 從斯善人賢慧遊,猶如月從於星道。」如同月亮依循著一定的軌道,您應和賢者、智者、修道者和聖者交往。這些稀有難得的善知識商務中心在哪裡?會犧牲假期來上佛學班者,應是有更高的機率吧!然蕃子不是,只能呆看月亮,想從今生或來世,管理好自己這顆小小的心開始。知道很難,難還是得開始,盼望有一朝,能同月亮一般有皎潔的心地。 十三行博物館 洽詢電話:(02)26191313分機600 官網:http://www.sshm.tpc.gov.tw **歡迎投稿,請寄ericsc.jan@msa.hinet.net 詹秀啟收,書面投稿請交給張玉芳師姊**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小型辦公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r66rrdx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